你能想象吗?那个几天前还满嘴跑火车的Grok,现在已经“变身”成了一位萌系二次元少女,还能陪你聊天、撒娇,甚至……开车?
最近,马斯克的AI聊天机器人Grok再度掀起网络狂潮。一场看似不经意的更新,却暴露了AI赛道正在悄悄发生的巨大转向——AI不只是工具,更开始成为“情感伴侣”。
从嘴碎AI到“二次元女友”:Grok悄悄变身了
这一次,马斯克旗下xAI没有选择正儿八经搞技术发布会,而是悄悄在社交平台上曝光了两个新角色:哥特风少女Ani和卡通熊猫“坏鲁迪(Bad Rudy)”。

目前,这项功能仅对每月30美元的SuperGrok用户开放。
“AI恋爱游戏”?Grok不只是能聊,还能“撩”
Grok的转型不只是换了皮肤。根据部分体验用户反馈:
- Ani的设定近似一款“AI女友”,需要通过日常互动来提升“好感度”;
- “坏鲁迪”则喜欢用粗鲁语言挑逗用户,带点反差萌;
- 即便关闭NSFW对话选项,角色依然有概率说出令家长抓狂的“少儿不宜”内容。
这不是简单的“聊天机器人”,而更像是一场“情感模拟器”。
一句话总结:你以为在用AI聊天,结果像是在玩《恋与制作人》AI版。
数字伴侣兴起:马斯克的野心不止如此
马斯克表示,这项“Companions”功能仍处于软启动阶段,未来用户可能可以定制声音、外貌、个性,打造完全属于自己的数字情感对象。
这并不是科幻小说。近几年,AI与人类情感的边界正在模糊化,尤其在日本、韩国和北美的“宅文化”圈层中,虚拟恋人、AI老婆、数字灵魂伴侣等概念早已成为现实。
那么问题来了:这到底是情感寄托,还是精神鸦片?

真情or假象?AI陪伴的“甜蜜陷阱”
在马斯克引领AI“情感化”趋势的同时,也有阴影悄然浮现。
去年2月,美国佛罗里达州14岁少年塞维尔·塞泽三世因与Character.AI聊天机器人长时间互动后陷入沉迷,最终走上了自杀之路。其父母正在起诉相关公司,指控其“让机器人看起来像真人”,致使少年与现实世界彻底脱节。
AI的强大模拟能力,可以带来陪伴与治愈,但同时也可能诱发心理依赖和认知错位。在技术不断进化的今天,“AI成瘾”已不再是遥远的科幻命题。
下一个风口?AI伴侣或成游戏产业新赛道
伴随Grok“伴侣模式”的上线,一家AI游戏初创公司Anuttacon也发布了备受关注的新作《群星低语》Demo。

玩法简单却极具沉浸感——玩家通过与AI角色对话推进剧情、解锁世界观,完全打破了传统线性剧情游戏的桎梏。AI角色不仅能“记住”你的言行,还能做出个性化反应。
Anuttacon创始人、号称“AI灵魂召唤师”的蔡浩宇也曾放出惊人之语:“未来游戏行业将被0.0001%的天才和99%因兴趣入门的人主导,剩下的从业者可以考虑转行。”
你没看错,AI不仅改变了写作、画画、编程,也在悄悄重塑游戏产业的底层逻辑。
写在最后:我们准备好与AI“谈恋爱”了吗?
从“嘴炮机器人”Grok,到情感浓度拉满的“虚拟女友Ani”,马斯克的野心显然不止于“挑战OpenAI”,而是试图打造一个拥有灵魂的“AI人类世界”。
技术飞速演进,但我们的情感认知是否跟得上?
AI正在突破工具的角色,成为伴侣、朋友、甚至幻想中的“理想型”。而这场变革的终点,是“更人类的AI”?还是“更AI的人类”?
这场科技与人性的博弈,才刚刚开始。